《甄嬛传》都播十年了,孙俪才知道它红。
(资料图片)
换作别人我会觉得这可能是有意凡尔赛什么的,但孙俪说得太诚恳了,她是在和蔡康永聊人生的“转变”时候很自然提到的,可蔡康永并没有顺着“甄嬛”问下去,而是问她“你记得刚开始成名的感觉吗”……
这就问出了新故事。不得不说,蔡康永做清谈节目真的厉害,总能在看似“不经意”的状况下引导嘉宾说出心里话。
昨天,我发现蔡康永的这档新节目《众声》又上新了,这回访问了新海诚,大师对谈,双厨狂喜了。
蔡康永访问新海诚,原来他的电影藏着“告白”
新海诚是个怎样的人?
大部分影迷,都是通过新海诚的动画作品了解他的。无论是《你的名字。》还是最近的《铃芽之旅》,能感觉他的作品里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无力感和阴郁感。
尤其是《铃芽之旅》提到的地震原型,是日本2011年的“311大地震”。
很多媒体自然会问新海诚关于“灾难”的问题,但蔡康永找了一个微妙的切入角:“导演现在有女儿了,还忍心把世界描述得这么充满灾难吗?”
这样一来,话题就从作品的创作初衷,慢慢延伸聊到导演对家庭的看法以及踏入动画制作行业的经历。
除了灾难,那些要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才能在一起的爱情也是新海诚电影里的重要元素。像《秒速五厘米》中就有“尺水之遥,终不能越”的不告白。
在这里,蔡康永和新海诚发生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蔡康永问的是:“以前你的很多角色都没有向对方告白,导演是不是觉得只要单方面喜欢对方,爱情这件事就已经完成了呢?”
结果新海诚反问了蔡康永:“你觉得如果只是单恋的话,爱情就已经完成了吗?”
蔡康永答:“很悲惨地完成。”
这一问一答,好像戳中了新海诚的内心,这才让新海诚主动说出了自己的单恋往事——康永哥这也算挖出一个“小八卦”了吧。
但这个答案,或离蔡康永想要了解的、真实的新海诚还有点距离,于是问着问着又兜回了一个问题:“除了单恋对象,全世界你最想要跟谁证明自己?”
这才让新海诚说出来,原来他一开始做动画,就是想要被人认可,结果做出一部短片,还被人视为“不是动画”,反而激起他更多创作欲……直到这些年他名声大噪,也才得到父母认可。
至此,蔡康永探到了新海诚的本质——那个经常在电影里描绘无力感的新海诚,其实压根不颓,他根本就是一个不断进取、努力拼搏的奋斗批啊!
就像他作品里常表达的那样,阿升和加美子爱情蔓延的荒草,爬过荒凉无垠的宇宙时空,有着千山难阻的炽热。
在善于提问的蔡康永面前,烫着锡纸烫的新海诚会露出孩子的一面,告诉蔡康永自己当年不被父母认可时的小委屈,如果不是他最后说了自己的真实年龄,我都忘他已经51岁了。
而蔡康永也在后采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说以前给报纸写专栏,父亲总是默默收藏那份有他的报纸,但从未评价,至今他也不知道父亲对他作品的看法。
这是一些东亚共通的、父子之间微妙的情感表达。蔡康永捕捉到了,并且共情了采访对象。
蔡康永内心也常有天真的一面,他会想要“抵抗大人世界”,而新海诚则有一种充满了斗志的天真,两位哪怕语言不通,却对世界带着同样奇妙的审视,难怪聊起来松弛又真切。
这种真切的感觉,让我想到了蔡康永多年前的经典清谈节目《真情指数》。
蔡康永的访谈风格,到底是什么?
蔡康永的访谈好看,一方面得益于他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来自他善于观察的天赋。
蔡康永出身名门,后来家道中落来到台湾,家里仍保留着传统、老派的氛围,家中时常宴请名流贵客,小孩子不能多说话。于是小小年纪的蔡康永,学会了以观察形形色色的人为乐趣。
长大后蔡康永学电影,学成后回台湾做“专业对口”的电影制片和编剧、影评工作,没想到搭着施南生想做电视节目的东风,意外踏入电视圈,参与主持第一个节目《流行都市》,报道吃喝玩乐资讯。
年轻时的蔡康永
慧眼识珠的张小燕,由此发现了蔡康永的采访天赋,推荐他做《翻书触电王》,那也是蔡康永自己主持的第一档节目。
节目以介绍漫画书为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请来嘉宾张雨生,一起聊倪匡小说那集,蔡康永要荐书还要采访明星嘉宾,知识储备和临场反应差一点都不行。
综合来看,这节目也算后来《周二不读书》《真情指数》《康熙来了》的初始融合版。
《周二不读书》让蔡康永“读书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另一个同样经典的清谈节目就是《真情指数》。
面对不同的嘉宾,蔡康永的访谈方式不一样。
比如李安,当时刚写了书,蔡康永会用书里的细节和他聊父母,聊他的妻子,聊到气氛愉悦时,蔡康永问了个巨长的问题,念出李安喜欢的艺术片,再画风一转问“被艺术片打动成那个样子的人……为什么会立志拍多人看、能赚钱的影片?”
其实就是在问媒体常会问到的“你如何看待艺术与商业”,可蔡康永是实实在在说出许多李安喜欢的冷门片子,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问问题,被访问者会觉得主持人功课做很足。
而李安给出的答案也是高手过招,他说:“我的卖点也和艺术有关系”,接着来了个金句:“你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否则的话就是矫情。”
之后李安才是具体的例子加论述,整个采访非常有料。
对于演员梁朝伟,蔡康永迂回地问出他更多拍戏的细节。
比如问他,王家卫是不是在拍戏的时候总让你重复地吃东西,吃二十多个梨子?结果梁朝伟爆料:不止,最夸张是一次吃了二十多碗馄饨面。
聊到拍戏梁朝伟“爱哭”的话题,蔡康永又问:“被导演一次又一次地重来,这件事后来还有一直发生吗”“还是说只是针对你?”……
问题一环扣一环,而梁朝伟则谦虚表达,自己确实比较慢热,甚至有些“笨”,总会因为拍不好影响对手,可正因为这样,他才喜欢拍王家卫的戏,折磨人是真的,可时间也够长,长到足以让他完全进入角色。
这样,一个和以往大众印象不同的,更腼腆甚至有点“笨”的立体梁朝伟就被大家看到了。
相对于许多主持人例行公事式、隔靴搔痒式或逼问式的采访,蔡康永的访谈总是“温柔一刀”,不急不慢就说到对方的“痛点”,温和、犀利、通透。
一个擅长观察的人,会有“置身事外”的能力,能跳出限定怪圈去观察别人,换个角度换种思维,总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所以有时候蔡康永温和,有时犀利,这都不矛盾,融合起来就是蔡康永独有的“高情商”画风。
不过,即便《真情指数》被很多人奉为“清谈节目教科书”,蔡康永对这个节目也还是有些遗憾,他觉得,《真情指数》被定为成“鼓吹成功”的节目,多少有虚伪的一面,而这一面恰恰违背了蔡康永的个性。
所以现在再做清谈节目,也算是蔡康永真正在“做自己”了。
他说,《众声》不鼓吹成功,只求大家看完,觉得“好过”就可以了。
决定一个故事的,不是讲述的声音,而是倾听的耳朵
在《众声》里,61岁的蔡康永表现出一种超脱、淡然的姿态。
访谈者很容易沉迷一些看起来很积极的目标,比如传递“有用”的信息,告诉别人怎样去生活和工作,但这些都不是蔡康永想做的,蔡康永很坦白告诉大家,“鸡汤”会鼓励你成功,他并不会。
一个彩蛋小细节,他问新海诚有没有什么不好的习惯,新海诚说喝酒,没想到蔡康永接着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她说不喝酒就不快乐”(大家都知道“她”是谁),“蔡康永”式的采访风格就是这样,代入自己,会随手拈来一些自己身边的、又很贴合嘉宾的例子,不突兀地继续引导嘉宾聊天,聊起来更自然自在。
蔡康永或是觉得,现在可以退后一步了,访谈的意义更多在于展示。展示美好和缺陷,观众自会找到自己觉得舒适的吸收方式,从中汲取一部分营养。
访谈不提供答案,只是提供一种全景展示和参考。举个例子,新海诚经历了远距离恋爱失败以后,依然相信心与心的距离比物理距离重要,而在另一些人那里,距离就是一种需要避开的障壁。
两种选择都没有错,问题只在于你从距离和失败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和《真情指数》不同的,还有节目的定位,是“纪实谈话节目”。
不似以前固定在棚里拍,蔡康永会到采访对象所在的地方走走,访问当地人对采访对象作品的看法,或看看TA住的地方。
比如采访孙俪是在菜园子里走走吃吃东西,新海诚、隈研吾的采访则是在日本进行的。看预告,采访马寅还去了阿那亚,访汪峰则去了演唱会彩排现场。
我印象最深的,是街头访问时,一位日本男生说他在《铃芽之旅》中看到日记上3月11日这个日期被涂黑了,就知道是什么意思……类似的还有那些东京的地标建筑和萦绕它们的都市传说、荒凉的废墟所引发的关于“震感”的联想,都提供了关于《铃芽之旅》的另一种视角。
诚如卡尔维诺所说,最终决定一个故事的,不是讲述的声音,而是倾听的耳朵。
关于作品的解读是这样,人生的抉择同样如此。蔡康永在《众声》中埋下的第一个关键词,大概就是节目的Slogan:“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E姐结语:
这年头什么都讲究快节奏,交流不说交流,要说“对接”;领域不说领域,要说“赛道”。所有人都像是为了某个目标而全力奔驰的车手,把油门踩得死死的……
很显然,蔡康永不那么想,他还是愿意用一种使人感到舒适的速度去挖掘一些细节,让信息输出慢下来。
“慢”本身是有意义的,那意味着有更多思考的时间,让人可以“参考”更多答案。
最终是由你自己决定怎样去过这一生,别人的辉煌与成功、失败与落寞,都仅供参考。蔡康永的“人文主义”于此中也可见一斑,在别人更乐于展示新海诚“大红大紫”的时候,他喜欢看新海诚“怂人本色”——这不会使作为观众的你变得更好,但你会笑得很舒适。
我也相信这个时代依然有“清谈”的位置,这种慢节奏的叙事、娓娓道来的风格,始终有属于自己的生态位。或许不像短视频那样狂飙突进,攻城略地,但始终会保有自己的受众。
旧时代日本围棋有个说法,说本因坊秀格的棋下得很美丽,他的风格是“流水不争先”。耳顺之年的蔡康永,向大家展示了一手不争先的“蓄势”的手法——
节目目前才开始两期,我们都可以期待一下,他在“中盘”的手段。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蔡康永哪个访谈令你印象最深刻?
来评论区说说吧~
-今天头条の作者-
你的小仙女E姐,睿智的河马君,思考的阿菠萝&小椒
值日生:小椒 美编:树懒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